close

糖尿病腎病變病患人數逐年增加,是末期腎病原因中成長最快的疾病。末期腎病患者需接受長期透析治療,如果能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罹患率,不但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,也可節省許多醫療資源。

糖尿病腎病變的自然病程在10至20年間可分5期,第1至第3期的腎絲球病變是早期變化,為可恢復的時期。在第3期初發期時,血中少量白蛋白會流失於尿液中,此時可藉由偵測病患的尿液白蛋白含量來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變。若在此時期未積極處理,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行,會進入第4期顯著期糖尿病腎病變,出現明顯蛋白尿,血壓慢慢上揚,腎功能逐漸惡化,最後幾乎都會變成尿毒症,難逃洗腎命運。

然而大多數糖尿病患在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初期,並未出現明顯的症狀,而延誤診斷。近來醫界發起一項名為「DEMAND」的全球性大規模尿液篩檢計畫,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34個國家共3萬2千名第二型糖尿病患接受尿液篩檢,做為早期預防及治療糖尿病腎病變的依據,也據此呼籲糖尿病患在病程早期,即予檢出,再透過積極治療,以達到疾病控制的目的。

令人意外的是,在這次全球大規模尿液篩檢活動中發現,台灣地區糖尿病患微蛋白尿盛行率高達62%,高於全球40%的盛行率。因此我們呼籲,糖尿病患應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微蛋白尿的尿液篩檢,以達到有效預防糖尿病患進入末期腎病。

以往,醫界常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酉每抑制劑(ACEI)來控制糖尿病患的血壓、降低蛋白尿,並延緩尿病患進入末期腎病的時程,但國人對於這類藥物容易有乾咳的現象,特別是女性病患;目前已有新一代的降壓藥─血管張力素接受器阻斷器(ARB)問世,可提供病患另一項選擇,更有大型之研究顯示ARB 可有效預防初發期糖尿病腎病變進入第4期顯著蛋白尿期,進而降低末期腎病發生。

糖尿病腎病變5期★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的變化在腎臟的腎絲球部分,依程度可分為5期:第1期「高過濾期」,第2期「寂靜期」,第3期「初發期」(微白蛋白尿期),第4期「顯著期」(顯著蛋白尿期),第5期「腎衰竭期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sschien79 的頭像
    misschien79

    部落格

    misschien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