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越半個地球的生命追尋

 


編按:一個褐髮碧眼的加拿大男孩,從小就覺得自己很不一樣,大學接觸佛法後,便確立志向,他飛越了半個地球來到東方,進行他的學習與朝聖之旅,足跡遍及日本、印度、臺灣、尼泊爾。他到底是如何不一樣呢?


康傑夫(Jeffrey Kotyk,專業翻譯)


 


從小,我就很不同!我覺得自己只是「剛好」出生在加拿大,因為我很喜歡東方文化,尤其是佛教,骨子裡應是東方人,對我來說,學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。


⋯⋯


我今年二十六歲,出生於加拿大中部的薩斯喀徹溫省(Saskatchewan),那裡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。我從小就和一般加拿大孩子不一樣,一般男孩子喜歡到戶外玩耍、運動,我卻喜愛待在屋子裡看書,尤其喜歡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,記得小時候母親有一本介紹世界文化的書,我曾在書中看到一張佛陀的照片,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佛像,當時我不知道那是佛陀,但我很喜歡,到現在記憶猶新。


 


在我七歲時,父親罹患腦瘤,沒多久便過世了,那時我心中浮現一個疑問:「父親才五十歲,為什麼生命這麼脆弱?」還有父親生病時所受的苦,也讓我小小的心靈感受到「人生是苦」。或許,這也為我埋下學佛的種子吧。


 


我的家鄉雖然有來自西藏、越南的法師,但他們有些不會講英文,也有固定的社交圈,很少與加拿大人交流,所以一般人對佛教是陌生的,普遍還是信仰基督,不過我家對宗教沒有熱誠,也沒有上教堂的習慣。


 


進入大學,學佛初體驗


真正接觸佛法,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,2003年,我先就讀加拿大中部大平原的曼尼托巴大學(University of Manitoba),主修有關東方人文方面的課程,那時我開始在圖書館大量閱讀關於東方文化的書籍,包括禪宗方面的書,尤其是禪宗史。


 


我很喜歡龍樹菩薩的《中觀》,加上我選擇日文為主修科目,對於日本的道元禪師感到很佩服。除了主修日文,我也學中文,自學《論語》,覺得文言文很有趣。


 


從大學開始,我就吃素了,這除了基於尊重生命,也因為接觸佛教的影響,從小家人就覺得我是一個特別的小孩,同學朋友也習慣了我的「不一樣」,所以他們並不會覺得我很奇怪,而且我也交女朋友,不會顯得和朋友格格不入,他們雖然沒學佛,但很尊重學佛的我。


 


加拿大學制的設計,讓我可以選擇到海外留學一年,對我來說,日本當然是首選,我在神道教辦的國學院大學(Kokugakuin)學習一年,也利用課餘參訪寺院,奈良東大寺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到日本留學這一年,也為我打下很好的日文基礎。


 


從日本回到加拿大後,我轉到位於西部的阿爾伯塔大學(University of Alberta)完成學業。當時,學校附近有一間漢傳佛教寺院,以及一間藏傳佛教寺院,我常到兩間寺院去拜訪,其中漢傳佛教寺院有位越南臨濟宗的法師,他教我打坐、止觀(奢摩他,samatha)方法,讓我自己的身心有了不一樣的感受,也觀照到自己「傲慢」的一面,對修定很有幫助。


 


日本留學,研究進一步


2009年大學畢業後,我對佛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,不過,佛學在加拿大是很冷門的領域,沒有師資、經典文獻,加上之前曾到日本留學的經驗,打下了很好的語言基礎,所以我申請到東京駒澤大學(Komazawa University)攻讀碩士,研究華嚴宗與唐朝的菩薩戒,聚焦在法藏法師對菩薩戒的解釋,以及菩薩戒中的道德觀,我的問題意識是,菩薩戒講眾生一律平等,可是唐朝蓄奴風氣很盛,這該如何解釋?


 


再到日本留學,一切是那麼熟悉,我很喜歡日本的環境,社會很進步卻又保有傳統的寺院,但仍不免受到衝擊,因為日本現代佛教已與古代佛教有很大的不同,尤其是日本已經沒有「出家人」這件事,雖然早在「書上讀到」日本僧人可以娶妻生子,不必吃素,但,「親眼見到」還是非常震驚。


 


日本佛學研究環境真的很好,有好的師資,以及很多中、日、梵、藏文經典,以及研究文獻可參考,對我來說真是豐富的寶藏,這也讓我對未來要走的路──翻譯──更加清楚。


 


與臺灣結緣,是在日本碩士課程結束前一年,我在2010年兩度來臺灣,1月來自助旅行,也參訪了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,留下深刻印象;8月則參加了佛光山舉辦的英文佛學營。我體驗到臺灣的佛教文化與日本真的很不同,臺灣的法師都很莊嚴,也很積極參與社會活動,讓我知道所謂的「人間佛教」。


 


之後,我在去年(2011年)2月到印度佛教聖地朝聖,其中菩提迦耶最令我感動,在那裡,我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出家人,虔誠地在聖地禮拜,我自己也在菩提樹下打坐,好像真的跨越時空與佛陀相遇,能了解佛陀為何要解脫。


 


印度朝聖,體驗閉關樂


2011年,當我即將完成日本學業時,我在佛教學術網路上,看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俞永峯貼出的訊息,徵求有意翻譯聖嚴法師著作《法鼓全集》的學者,我因此與法鼓山國際編譯組的常悟法師聯絡,第一本英譯完成的書是《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》,之後又陸續翻譯了《菩薩戒指要》。


 


20118月完成日本學業後,我飛到印度最北部,有「小西藏」之稱的拉達克(Ladakh)閉關三個月,當我到達達蘭莎拉安頓後,仍繼續翻譯《法鼓全集》,當時,我希望爭取來臺灣擔任全職翻譯,但我心想自己只是研究生,一定不會被錄取,所以還是飛去了拉達克。在拉達克的那段日子,我打坐、做功課,好像回到佛陀時代,體驗到禪修的美好。


 


我一向沒有地域觀念,完成學業後也不一定要回加拿大,加上臺灣詢問我來臺翻譯的意願,所以我在2011年底飛來臺灣,先待在法鼓山園區,陸續又翻譯了《八大人覺經講記》、《普賢菩薩行願品講記》等,也參加了今年(2012年)3月的菩薩戒,現在正式加入法鼓山國際編譯組。


 


廣學語言,翻譯為志業


我未來仍計畫攻讀博士,我的目標是當一位傑出的翻譯,就像古代的大譯師鳩摩羅什、玄奘大師,所以語言能力很重要,如果懂得梵文、中文、日文、藏文,那可以看懂更多文獻,對翻譯的精準性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
對我來說,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,更是了解佛法的工具。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sschien79 的頭像
    misschien79

    部落格

    misschien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