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■ 文‧圖/釋繼程 2010年6月25日.法鼓山禪十
行也布袋,坐也布袋;放下布袋,何等自在!
當我們把袋子調換了位置,整個狀況就改變了,
往正面的方向走去,人生的道路寬廣了,
生命也會因而提昇了修養。
那必是很好的事,雖然如此,
但如果能把袋子都放下,那就解脫而自在了。
只是世人若沒有了袋子,就沒有了安全感,
內心的不安似乎必須寄託在這些人我是非的袋子。
這當然因為還有一個我,有了我就有了我所,
有了他人,而有了互動,在互動之中,就會有得失,有是非……
於是我與人之間的得失、是非,好與不好,
就串成了生活中的種種事事物物。
於是我的好與他的不好,就擺在眼前;我的不好與他的好就放到腦後 去。
因此造成自己更多的苦惱,以及與他人之間的是是非非。
要修行了,覺察種種的問題所生起的因緣,
學著調整角度,將人我是非的位置調轉過來,
發現自己的修養增長了,苦惱減少了。
漸漸地更深入內心去覺知,去修行,
發覺原來問題的根源是來自內心的執著,內心對我的執著。
於是學習著放下,放下這些執著,
放下自己一路帶來裡面裝著人我是非的袋子。
在學習中,修行中,也就漸漸地能放下。
一袋子漸漸輕了,我執漸漸輕了,乃至完全放下了。
於是,說偈:生也不帶,死也不帶;放下不帶,何須自在?
全站熱搜